一、学院发展
音乐学院自创办至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创办与起步阶段(2005~2012)。在此阶段,开办了表演艺术专业,积淀积累教学基础与办学经验。
——完善与发展阶段(2012~2016)。这期间,成立了音乐系,确立系部架构,为升本夯实了专业基础。
——跨越与成熟阶段(2016至今)。在此期间,音乐表演与舞蹈编导两个本科专业相继开办,目前已有三届毕业生获发学士学位。2021年,音乐系更名为音乐学院。
二、专业规模
学院开设音乐表演、舞蹈编导两个本科专业,也承担了全校的公共艺术美育教学任务,下设5个教研室。目前,有在校学生1091人。
三、师资团队
学院有专任教师66人,行政、教辅人员9人。
专任教师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美国波士顿大学等国内外专业院校,是一支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年轻教师队伍。
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超过95%,满足了本科教学工作的师资需求。
四、教学条件
学院有独立教学楼一栋,含各类实验实训室26间,共2136.2平方米。
近年,我院不断加强教学硬件设施建设,改善教学条件,促进信息化、数字化教学的开展。先后申报建设了电脑音乐制作实训室、民族乐器实训室、西洋乐器实训室、合唱排练室等实训场所。舞蹈专业有舞蹈实训室7间,分别位于音乐楼、教学楼和体育馆。各类教学场所、设备满足了专业本科教学与实训教学需求。
五、特色教学
(一)重视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校园美育文化建设
1.组织教师对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重新修订,强化思政教育融入到教学当中。
2.集全院师资力量,增开美育通识选修课,普及校园文化及传统文化,提高在校生全面素质。
(二)打造岭南特色课程
结合本地文化特征,发挥区域岭南传统文化的特色,积极开发、打造岭南特色课程,让大学成为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基地。
我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了《粤剧表演》等传统文化课程,还与广州粤剧共建校外实践基地,聘请粤曲艺术家进课堂,打造具有岭南地方特色的课程。
(三)建设文化产业学院,推进产教融合
我院与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新华街道办事处、广州市育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州运杰文化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文化艺术产业学院。通过文化艺术产业学院建设,构建产、教、学、研,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协同育人长效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供需双方紧密对接,实现音乐学院与产业、音乐学院与企业之间信息、人才、技术与物质资源共享,将文化艺术产业学院建设成为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和继续教育的多功能基地,形成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六、资质荣誉
现有南粤优秀教师1人、艺术教育“百位名师”1人。近年我院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类教学及专业技能竞赛,获奖500余项。
教师发表论文245篇,编写出版教材专著9部,拥有专利16项,主持参与省市级课题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