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拾贝,染尘墨香蓦然回首,传统文化屹如一座蕴含丰富的宝藏,深值于文明的厚土中。
——题记
午后的阳光,暖暖的,带着些许温柔的风,轻轻吹动着窗外变绿了的树枝。偶尔有鸟儿划过长空,留下串串鸣叫。天空湛蓝,浮动的白云悠然飘过,慢慢的,飘向远方,天的尽头。
厌倦了尘世的喧嚣,一个人躲进寂静的、淳朴的阁楼,默默欣赏着甜美温暖的阳光,静静品读经典痕,体味人生中别样的文明美。
为自己沏上一杯绿茶,打开随身带来的音乐,任时光在耳边轻轻流过。茶杯冒出袅袅的水雾,淡淡的茶香在空气中蔓延,直至与空气融为一体。看着茶叶在水杯中跌宕起伏,乐此不疲,心中有些动容,不由的开始拾起散漫在地上的《孝心无价》。
挽起衣袖,擦拭漂浮于封面的灰尘,轻翻那泛黄的目录。初遇第一页,几句“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深深吸引了我,让我不由得思考起“孝”的真正含义。
从儿时开始,我们就接受了“百善以孝为先,孝道大于天”的品德熏陶,并从此将这作为人生中的第一课,深深刻进脑海里。依稀记得外婆教会第一句诗词就是“天地有情,孝道无价;不尽孝道,何以为人!”。幼时的自己尽管不懂这十六字的含义,但隐隐明白孝道的重要性。
然而,在《孝心无价》中,我看到的却是孝道因时代的进步所带来的缺失。在苦孩求学的路上,我们不难一次次看到许多游子在面临家庭十分困难、父母辛勤劳作、弟妹嗷嗷待哺的情况下,毕业后仍选择读研究生,而父母只有倾尽一切去成全他们……
看到这现象,我不由的想起《论语》所说的“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倘若子女一心因将自己的利益放于至高无上的位置而忽视掉父母的感受,那试问这样的人怎能无私地造福人类呢?倘若子女一心将自己的全部心思投放在工作上,自认为物资满足了父母就是最大的回报,那试问这样的人怎会明白孝心的无价性呢?倘若子女一心将父母的关系付出视若理所当然,觉得这是父母应当的,那试问这样的人怎能将优秀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不被遗留呢?
由古至今,孝道始终是第一位。在传统文化中,孝道是义务,是良知,是感恩。没有孝道就没有人道,而缺乏孝道的社会,无论人世间的真善美多浓,终究也难以躲过道德的谴责。
有人说:“孝道是生命中永远不可或缺的一道至臻至善的品行。”实则是这样说。毕竟孝道是人性和品德的张扬,是生命和道义的舒展,是心灵和良知的感应,是持之以恒的坚守,是无怨无悔的付出。
时间在飞转流逝,岁月已经匆匆而过,曾经何时,我还是那个依靠父母,略带些羞涩的小女孩,转眼已是有些成熟而疲惫的脸。依稀记得那年高三,那张堆满试卷的课桌、那本布满青涩心情的日记本、那些还做完的试卷、那首一直没唱完的«心愿»……一点一滴,都在纪念着那年的青春年华,然而也是恰恰那年,我们因学习压力大、没时间、心里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一次次忽略了父母的每一句温柔关心和默默关注,一次次忽略掉父母精心准备东西却因你一句“我不想吃”而日渐黯淡的双眸,一次次忽略掉父母在夜深时,为你缝补衣服,一针一线却包含全部深情的落寞身影……日常的一点一滴,至今都让我觉得很惭愧。那年的自己任性、几乎按自己的想法走,不论父母怎么劝,都行走在自我的世界里,而父母就这样在时光的流逝中一次次留下了岁月的皱纹,我们以为他们不会老,以为我们都还小,我们还有很多时光去挥霍,去挥洒自己的“梦想天堂”,可现实的残酷性,却在一滴滴中教会我们什么才是“最爱你的人”,什么才是“最值得珍惜的人”,什么才是“最无私奉献却不求回报”的人。而我们最后才在这些成长经历中领悟“孝道”的重要性。
毕淑敏在《孝心无价》中写道:“我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这简短的语句,似强心剂般深深震撼了我。孝道对于我们这群勇于追逐梦想却坚持独树一帜的90后究竟意味着什么?是那无法推卸的责任?是法律规定的义务?是那遥不可及的理想?还是传统的理念?难道真的是我们做错了,一直将孝道理解成为一种理所当然,忽视了父母那越见明显的白发和日夜的辛勤耕耘吗?难道真的是我们明白晚了,一直觉得像《一起来看流星雨》叶勉给予叶母无忧无虑,却为了工作,将母亲独自一人空留在偌大的房子,这样才是最大的孝道吗?难道真的是我们认识错了,觉得只要自己学成归来,有所成就才是对父母最大的尊敬吗?难道真的我们太自私,一直将孝道理解为视而不见的一根细绳,感觉父母不会老,我们还有大把时间去成就自己吗?
也许吧。时代的快节奏让我们逐渐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而孝道似一颗根深蒂固的参天大树,平常中你可以视若不见,可一旦它开始枯萎,那将是你一生最大的遗憾。
回首观望,那些年的不懂事变成了彼此人生中一抹遗憾和愧疚。在《克拉恋人》中,萧亮因儿时母亲的离开而对父亲萧震东一直存在偏见,对其关心视之不见,甚至在听父亲想调和他跟弟弟林子良关系后,更是越加抵触,可当萧父过世后,两兄弟才意识亲情的重要性,才明白那些争权夺利只是希望父亲能多关注他们,哪怕多看他们一眼,而父亲的离去最终是他们一生中无法取代的财富,因此两兄弟才释怀如初、齐心协力,共同经营父亲几十年心血——克拉公司。或许孝道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是一种稍纵即逝的眷恋;是一份无法重视的幸福;是一件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一条链条,一旦断裂,就永无连接吧。
想到这些这些,我合起书,嘴角微微一笑。对于经典所遗留的各种优良文明,作为后人的我们义不容辞,应当继承和弘扬先人们的“孝道”,毕竟“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生命品格天平的两方终极批判;对于经典所带来的精神文明,作为后人的我们责无旁贷,应当通过阅读经典这一途径去了解传统,继承传统,发扬传统。毕竟阅读经典,总能让我们在无形中感受到一颗颗激越跳荡的民族心和一段段荡气回肠的爱国情;对于经典所深藏的思想文化,作为后人的我们当仁不让,应当虚心学习,于先哲同行,聆听他们对世界、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悟。毕竟文化是一脉相承,源源不断的,而我们通过阅读总会慢慢被睿智的思想灵光所照彻,体验“仁爱”的人性光芒,激发济世修为”的进取之心;对于经典所埋没的优秀国粹,作为后人的我们在所不辞,应当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濡染经典的灵气,让经典长相伴随。毕竟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博大而精深,一丝丝文明都如那璀璨的星空,生生不息,继承、创造着。
时光在音乐与文字中静静流过,轻轻走向西边的窗台,随着潺潺的小溪缓缓流淌。柔柔的日光已经偏斜到树梢,下一刻,就该是夕阳西下,漫天晚霞了吧。但于我而言,这个午后受益匪浅。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滋润人生,就让这品读经典的优秀美德就这样一代代相传,让后人们铭记孝道、传承文明吧!
作者:周玲玲
新葡的京集团8814
指导老师:奚少敏、黄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