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回首百年路,奋斗新征程。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积极践行学校“德学”教育思想与“五进”教育实践活动,彰显名师工作室职能优势,助推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与成长,在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兼张辉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张辉教授的带领下,名师工作室成员于近日赴阳江、云浮、佛山开展以“探寻红色脉络,勇担时代使命”为主题的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
穿越千年丝路,见证昔日辉煌。本次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的首站是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又名“南海一号”博物馆)。博物馆是以“南海一号”宋代古沉船的发掘、保护、展示与研究为主题,展现水下考古现场发掘动态演示过程的世界首个水下考古专题博物馆。馆内展出文物和展品超过三千件,紧紧围绕“南海一号”的意外发现、水下发掘探摸、整体打捞、保护发掘等历程,还展出数十种珍贵文物。“南海Ⅰ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对研究我国乃至整个东亚、东南亚的古代造船史、陶瓷史、航运史、贸易史等有着重要意义。透过文物,导师和学员们看到了中国宋代的繁荣昌盛,看到了灿烂的文明遗产,在惊叹于古代的精湛工艺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在水晶宫中,导师和学员们通过动态演示,近距离观看考古工作者发掘“南海一号”全过程,感到震撼的同时纷纷表示要用好本土历史资源,讲好中国故事,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工作室成员于南海一号博物馆合影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二站是位于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的蕉山革命烈士陵园。源远流长的新兴江、苍茫青翠的蕉山,见证着蕉山战斗的故事。抗日战争后期,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驻扎蕉山村的情况,被国民党获悉,并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和突击。在地形不利,敌众我寡的危急关头,我军临危不惧,英勇战斗,最终冲出重围,胜利抵达目的地。蕉山战斗是惨烈的,59名战士壮烈牺牲。他们用鲜血铺就革命胜利之路,用不畏牺牲的奉献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党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工作室成员于焦山革命烈士陵园合影(一)

工作室成员于焦山革命烈士陵园合影(二)
聆听先辈红色故事,重温革命峥嵘岁月。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三站是位于南海区里水镇北沙村委会沈村的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在清幽的“玉文沈公书塾”中,年过七旬的义务讲解员为大家讲述了中共南三花工委的故事。中共南三花工委成立后,因地制宜,组织和发动群众进行反“三征”(征兵、征粮、征苛捐杂税)斗争,继而壮大农会、妇女会等群众团体;举办军事训练班,组建南(海)三(水)花(县)人民游击队,积极配合策反保警二连起义;设立秘密联络站、油印室,开展油印、情报、通信联络等工作。中共南三花工委还根据上级的部署,调查地情,勘察地形、绘制地图、开展统战策反,积极做好迎接解放的准备工作。如今革命斗争已经成为历史,但革命精神却不因岁月流逝而褪色、不因时代变迁而黯淡。参加学习的导师和学员们纷纷表示,要用好红色名村的宝贵资源,组织学生探寻红色脉络,收集红色故事,在感受红色名村的时代变迁中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参观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百年奋斗的伟大历程中红色血脉代代相传。”本次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学员们对党史的学习,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中,进一步筑牢初心与使命的“根”与“魂”。他们纷纷表示,要把本次社会实践的所见所思所想融入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中,发挥张辉名师工作室成员的骨干带头作用,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奋力谱写工作新篇章,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及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张辉名师工作室通讯员:骆思贤 谭丽婷 摄影:彭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