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2024年11月17日,工学院一流专业建设暨工程教育认证研讨会——“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双创’型人才培养实践”分论坛及软件工程专业小组研讨在新葡的京集团8814三水校区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二号楼G05会议室顺利开展。本次会议旨在探讨和推进软件工程专业的一流专业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以及优化毕业论文选题的讨论。会议邀请了业界知名专家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广东省本科高校软件工程教指委秘书长黄敏教授、华南师范大学阿伯丁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广东省本科高校软件工程教指委委员曾碧卿教授和广东财经大学信息学院王志坚教授参加,黄敏教授作了主题报告,由教研室主任卢鹏主持,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专业教师积极参与。

图1 黄敏教授进行主题演讲
17日上午,分论坛环节正式开启,黄敏教授详细阐述了“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她指出,该模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面向粤港澳地区和国家的产业需求,针对关键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核心技术领域,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训课程和创新创业实践,以及构建学科交叉课程体系等方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同时,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建课程体系和实训实习基地,实现产教融合的深度发展。黄教授还通过结合实际案例,分享在国际化教育方面的探索与成果:通过加强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际优质办学资源,构建全英和双语教学体系及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更丰富的国际交流机会;此外,积极参与工程教育认证,提升国际认可度,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卓越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与会教师们认真聆听,积极互动,与黄教授就就分论坛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图2 黄敏教授分享国际化教育经验
17日下午,进入工学院一流专业建设暨工程教育认证研讨会的分组研讨环节,与会专家与专任教师们围绕软件工程专业的一流专业建设和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论证两个方面展开深切研讨。
在一流专业建设方面,与会专家及参会教师们围绕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等关键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深入的剖析。专家们指出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石,其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因此,在设计课程体系时,必须充分考虑软件工程专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前沿技术。同时,课程体系的合理性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这包括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难易程度以及学分分配等方面,合理的课程体系应该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从基础知识到高级技能,形成完整的知识链条。在研讨过程中,专家们通过查阅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具体改进方向与措施,如在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方面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特点,合理安排课程的开设顺序,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培养。
研讨中专家们表示,在一流专业建设过程中,还需进一步培育优秀成果,增加标志性成果的产出,全面提升师生的意识。通过此次深入的讨论和分析,工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培养方案的方向和目标,将继续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师资队伍水平,为培养更多优秀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贡献力量。

图3 软件工程专业一流专业建设研讨
在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论证研讨过程中,专家们细致地查阅了2025届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情况,敏锐地识别出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改进方向。曾碧卿教授针对当前选题一览表提出了宝贵意见,他指出,在选题时应更多地关注智能类软件的开发与设计,以适应社会智能化发展的步伐,鼓励老师带动学生选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确保论文的实用性和前瞻性。黄敏教授同样对选题提出了严格要求。她认为,技术方法与应用场景的创新性是衡量选题质量的重要标准,建议在选题中应增加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前沿技术的应用,以展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此外,她指出题目可以更加聚焦,提出具有创意性的解决方案,对于老旧的应用场景,可以从中挖掘新问题,以新的视角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王志坚教授则从题目表达和技术应用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他强调,题目的表达应规范、统一,清晰明了地反映研究内容和方向;同时,应用场景和技术手段的选择应与时俱进,紧跟行业发展动态。
在专家们的悉心指导下,与会教师们也积极参与讨论,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表示,将认真吸收专家们的意见,对选题进行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图4 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论证研讨
此次研讨会与分组研讨的开展,不仅为工学院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也进一步明确了软件工程专业、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为未来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一流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稿件来源:工学院
撰写:刘晓珊
图片:刘晓珊、广商教育研究院
审核:卢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