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商讲坛 > 正文

与时俱进 知行合一

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二十九期读书会

作者: 时间:2021-10-24 点击数:

【本网讯】为贯彻落实学校“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的教育思想,积极践行“五进”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青年大学生思想文化建设,10月24日晚,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读书会活动第二十九期在三水校区图书馆六楼新时代党员讲习所举行,会议由马院李功清老师主持,雷源老师、闫安老师分别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关系进行了分享与交流。

读书会现场(一)

读书会现场(二)

会议开始,李功清老师首先带领大家回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内容,并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在这种互动的基础上,大家深刻认识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是中国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循序渐进地融入了当代中国哲学的体系中,成为了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武器。

随后雷源老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这一主题相关的人物和书目,重点介绍中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及其晚年耗尽心血编写的三卷本《中国哲学史新编》。接着,他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什么”“中国哲学是什么”“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这三大问题,运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与在座同学和老师进行了交流、探讨。

在此基础上,雷源老师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都有着相互整合的“整合点”,有着相融和相通之处。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中国传统朴素唯物论有相通之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贯穿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线。而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气一元论”指出,气是物质世界的本源,主要代表人物是张载、王船山。当然“气一元论”并不完善,但也为朴素唯物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中国传统知行观有其契合之处,认识论是关于认识是如何产生的、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及其方法论等的认识,在中国传统哲学体系中,也同样不间断地传递着“以行验知”“知行合一”的理论传统。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中国传统朴素辩证法存在相融之处。辩证法的思想具有整体性、普遍性。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思想中,同样也有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最后,李功清老师、闫安老师还分别就“辩证法与中国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与中国传统文化”两个维度进行了补充。

本次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读书会积极践行了新葡的京集团8814检测站“五进”教育实践活动之“进图书馆”,基于对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经验的思考、探讨,结合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著作,使学生们厘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下的中国哲学思想及其内涵,深刻了解了近代之后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这一伟大而艰辛的历史历程,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发展过程,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以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时,该读书会也使同学们在对待如何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进行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方面有了新启发。(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讯员:李功清 雷源 谭丽婷)

联系我们

地址: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海布

电话:020-86929603 86914402

传真:020-86929192(院办) 86914402(招办)

学校新闻中心

招生办

学校APP



新葡的京集团8814 2003-2021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284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