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德学教育 > 校园文化 > 正文

一场源于历史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党总支学生第一党支部参观广州民俗博物馆

发布日期:【2020-09-23】

为了推进爱国主义教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践行“德学五进”,2020年9月22日下午,新葡的京集团8814学生党总支教师党员、学生处一站式服务中心主任伍妙琼老师带领党总支学生第一支部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和“岭南非遗+VRMR”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队赴新葡的京集团8814检测站大学生素质拓展基地——广州民俗博物馆参观。

广州民俗博物馆前身为资政大夫祠,于2010年的12月7日正式改名。博物馆坐落在广州市花都区的三华村,建于清代同治二年(1863年)。

到达广州民俗博物馆,首先映入师生眼帘的是博物馆的主体建筑——气势宏伟的资政大夫祠建筑群。它是广州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古祠堂群,其规模之大、建筑之美、保存之好,在花都、广州乃至广东全省都是极为罕有的,是我国岭南民间艺术建筑的优秀典型之一。

    广州民俗博物馆的讲解员首先为师生们介绍了博物馆的最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两座造型各异的牌坊,牌坊通体采用花岗岩条石砌成,坊上雕刻的人物、宫殿和各式花卉纹样、文字记载均用镂雕、浮雕、圆雕和阴刻等,手法夸张,工艺精细。随后引导大家参观了资政大夫祠、南山书院和亨之徐公祠三座古建筑,进一步了解这里的历史故事和文物背景。师生们重点参观了非遗展厅,其中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灰塑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珐琅,了解两项“非遗”的精湛技艺。

参观之后,带队的伍老师在现场与大家分享了曾经与灰塑、珐琅的“非遗”传承人邵成村、杨志峰两位大师的交流感想,引导师生深入了解我国 “非遗”的博大精深,认识“非遗”存在的价值。

在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部发表的演讲提到“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在这次活动中,师生们领略了岭南古建筑的风韵,了解了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认识了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体会到了我国的历史底蕴,也深深地为祖国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而自豪!这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党总支

上一条:义卖献爱心 温暖你我他


下一条:【会计系】会计系学生第一党支部参与清理桃李园劳动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