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德学教育 > 热点关注 > 正文

安全预警:小心掉入校园贷陷阱

发布日期:【2016-09-12】

校园贷套路多 想“花明天的钱”小心掉入陷阱

导读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早已不是70后、80后的专利,90后也已步入提前消费的阵列。近几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火热发展,一些贷款广告披着互联网的外衣,出现在了大学校园,在受到追捧的同时,“裸照”借贷、无力偿还跳楼自杀等事件也相继发生。

现象校园借贷乱象丛生 套路频频更新

去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发布《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查报告》显示,8.77%的大学生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小额信用贷款占比5.33%、网络贷款占比3.44%。另据速途研究院《2015大学生分期消费调查报告》调查结果,61%的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分期付款消费。

广州某高校附近商铺打出的分期付款购物广告 黄倚彤摄

广州某高校附近商铺打出的分期付款购物广告 黄倚彤摄

今年以来,各类恶性事件在大学校园内出现后,校园贷成为牵动社会神经的舆论话题。继在校生因无力偿还贷款自杀、“裸贷”等事件爆发后,“安静”了一段时间的校园贷,又开始更新套路,江西省南昌市数百名大学生因为参与校园分期购物活动推广深陷个人征信危机;另外,校园贷通过刷单推广吸引人群也被诟病,吉林高校的刷单诈骗事件暴露了校园贷中间环节的漏洞,给了诈骗者可趁之机。

而“裸条”借贷,更是在媒体曝光后,引发广泛关注。近期,裸条借贷也出了新套路,有卖家以“大学生借贷宝裸条”为噱头公然出售女生“裸持”照片及视频。更有私人放贷称,以“裸条”作为抵押后,如果逾期还款,还可安排卖淫抵债。

“裸条”大多针对女生,而对于男生也有另一套办法。大粤财经了解得知,当学生在使用校园贷后发现本息加起来很难还清,一般平台或代理人便会选择“拉其入伙”,让其再缴纳6000元左右的“合伙代理费”或者“学习代理课程费用”给“上头组织”,然后安排其进入内部代理渠道,使他们成为自主代理人。只要有人通过自主代理人申请贷款,按照提交资料手续即可快速取得款项,手续费归代理人个人所有,不需缴纳给平台或者“上头组织”。

看似“江湖救急”,实则却陷入一个资本怪圈。

原因提前消费受追捧 高昂代价却被忽略

早在2009年,银保监会便发布了通告:禁止银行向未满 18 岁的学生发信用卡,给已满 18 岁学生发信用卡,要经由父母等第二还款来源方书面同意。该禁令叫停了大学生信用卡,而多家银行因坏账率高,也曾经陆续停发了校园信用卡,这使大学成为了网络信贷平台争相追逐的“跑马场”。随着校园贷在大学中逐步火热,越来越多的问题也被暴露出来。

学生敢花钱又没钱花,而且大学群居生活一定程度上又助长了许多同学的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据不完全统计,有53%的大学生网贷的钱用来购买电脑、手机、化妆品等消费品。

一方面,由于目前大学生已经成为消费主力,校园借贷成为过度消费的帮凶;另一方面,校园借贷一直游走在灰色地带,由于缺乏监管,平台更多注重学生有无家人等第三方进行担保,而不是学生贷款后如何消费,甚至出现使用非法方式追债的现象。

广东财经大学心理学副教授李惠民谈到,大学生毕竟还在校内过渡期,没有过多接触过社会,因此内心还是比较单纯幼稚,意识形态中没有对道德伦理底线的深刻认知,以为通过自己的能力就能还清高额贷款,但由于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想法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最后只能越套越深,走入网贷的不良困境。而长期限于不安贷款困境中,也会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心理阴影,最后造成心理畸形,走向不正确的方向,甚至放弃生命。李惠民表示,除非确实特殊情况需要用钱,不然绝不支持学生进行校园贷的做法。

发生这类校园贷乱象事件,李惠民认为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还是有所欠缺,在大学课程中也较少提及这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大学生消费心理的不成熟,对道德伦理的判断不明晰,对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的不重视,这些都是在学生心理教育上未来应加强的部分。

大粤财经联系了某大学生信用贷款代理人,其介绍到,使用校园贷的专科生会多于本科生,相对而言,受环境影响,专科生的花销相对较大,但实际贷款中专科生的贷款额度都低于本科生,因此代理商一般都会建议他们多贷几家平台,基本就能满足学生的贷款需求。

但是,几乎所有校园借贷业务对逾期偿还欠款规定都有关于违约金的内容,换不上款所交付的“违约金”“保证金”不容小觑。类似“名校贷”会收取逾期未还金额的0.5%/天作为违约金,“趣分期”则要收取贷款金额的1%/天,而一些小贷公司则会收取贷款金额7%至8%作为违约金,在“利滚利”的计算方式下,大学生本来不算多的贷款本金“滚”成数十倍也不稀奇。

有网友对此评价道,“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这句话在国外成就了一堆人,在中国却毁了一代人。虽不排除有大学生真的有紧急情况急于贷款而陷入其中,但普遍大学生还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便想着贷款去提前消费,这也着实可悲。

剖析校园贷市场问题重重 亟待规范

外表光鲜亮丽的校园贷,实则问题重重。除了文中开头所提及的“裸条”卖裸照、介绍卖淫还债等新套路,以及校园贷催生的“交过学费”的学生代理外,目前形势依然严峻。

广州某高校附近商铺手机柜台一角 黄倚彤摄

广州某高校附近商铺手机柜台一角 黄倚彤摄

1、贷款流程管理松懈 无担保也可借款

由于部分放贷机构不规范,行业监管方式未成熟,有部分网贷平台现在只管申请,却不写明利息。因为未注明利息,学生并不清楚利息的计算以及还款的实际金额,导致学生理解缺失,造成重大损失。这实际上是含有欺诈意味的恶性隐瞒,借贷人不清楚实际利率,因此就被牵着鼻子走,造成身欠巨款也不足为奇。

广东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PPmoney万惠董事长陈宝国表示,校园贷平台借助“网络+代理”模式,在各大高校开展地推营销活动。为了拓展业务,这些平台的风控把控普遍不严,对学生的还款能力、借款用途、资质条件等审查并不严格,这就导致这些校园贷的门槛极低。通常,在校学生向这些校园贷平台提供身份证、学生证等证件信息即可申请到分期付款或直接提现,不需要父母或老师提供任何担保,极易导致风险发生。

此外,监管学生贷款资金流向成为难题。若学生在放贷机构得到资金来源,将资金用作不良用途,如黄赌毒行为,则会将大学生推向更深的深渊。

2、信息不对称 “拆东墙补西墙”难禁

由于各家贷款平台的信息不对称,若大学生同时通过多家消费贷款平台得到贷款,其贷款数额加起来是非常巨大的。此外,大学生信贷代理人也会推荐学生“拆东墙补西墙”,如果一家平台欠款金额难以还款,代理人会推荐学生从另一家平台贷款以还上第一家平台的欠款。但是这样只会越贷越多,最后陷入“利滚利”的死循环。

广州市互联网金融协会副会长、壹宝贷总经理罗浩杰认为,校园贷要有一个共享平台来防止多方借贷所导致的学生负债率过高。用共享平台杜绝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平台借钱的情况。同时,借款的上限应当有所限定。类似一个学生借2000元,分36期偿还,那么一个月就要还一百多元。如果这个学生去做兼职,是可以还清这笔费用的,但是如果这个学生借的是20000元,分36期偿还,那么一个月就要还1000多元,还是很困难的。

3、借款成本高 实际利率甚比高利贷

在陈宝国看来,平台不透明收费,变相收取各项费用,也是将学生逼上绝路的重要原因之一。他表示,许多平台表面上说是无利息、低利息,但一些服务费、管理费、交易费等加在一起比利息还高,变相地提高了利息,有的甚至超过36%。

某大学生信贷代理人向大粤财经介绍到,以名校贷为例,跟代理人协商后,先收15%的手续费,20%的保证金(若按期还请贷款则返还给借贷人,但据称逾期一周将全部扣除),最后还有10%左右的利息,所以如果贷款20000元,实际下款只有13000元左右,分期还款1年,而每月要还款将近2000元,根据计算,就算按期还清(返还保证金),一年的利息也达到7000元,贷款利率竟然达到了35%。

4、用户信息安全存疑 小心“被注册”

“没有贷款却收到了催收短信”,“没有注册过却被冒名注册”,早前的趣分期陷“被注册”罗生门事件也值得深思。各类分期消费平台抢占用户市场通常使用粗暴的推广方式,为了冲量冲业绩,“刷用户”是常事。有学生参与过的扫码活动有可能就泄漏个人信息,不经意间就 “被注册”。网上也存在不少批量贩卖学生个人信息的情况。

盈科律师事务所陈琛律师提醒,若确定身份被他人冒用借款,被冒用人并未与借款公司或平台形成借款关系,被冒用人无需承担还款义务。但是相关平台应当就其审核不严,承担责任。当遇到类似问题,应保存好现有的证据,将现有证据材料和书面告知书送达出借人,以免自己的信用记录被影响。

5、不文明催收方式易引起学生极端情绪

你若大学生出现违约或者逾期还款的情况,消费贷款平台一般会短信、电话通知该学生及时还款或者联系家长督促还款。但是大多数放贷公司或平台会将此工作外包给催收机构,这就存在某些不文明的催收方式,如采取短信、电话甚至上门骚扰或收取高额逾期费用、口头恐吓、胁迫、跟踪、盯梢、非法拘禁等极端手段,严重影响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

发展政策出台协会发力 引导行业规范发展

今年5月份教育部和银保监会曾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大不良网络借贷监管力度,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密切关注网络借贷业务在校园内拓展情况。8月24日,银保监会又再次强调,目前对校园网贷采取“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要求暂停涉及到暴力催收、发放高利贷等违法违规业务,按照管理规定移交相关部门,整改存量业务;加强教育、规范引导。

在8月30日,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下发《关于规范深圳市校园网络借贷业务的通知》,对校园贷进行规范,通知强调借款用途须与学业相关,且禁线下销售和校园代理。同时,在9月6日,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了《关于规范校园网络借贷业务的通知》,防范校园网络借贷恶性事件的发生,更好的控制风险,规范和促进校园网络借贷健康发展。

对此,陈宝国认为,现在上海、重庆、深圳、广州等各地纷纷响应,陆续出台相关规定,这有利于从本土实际情况出发,从根部防范校园贷风险频发。行业的良性发展,有赖于每个细分领域的合规化运转。在进入一个规范有序的发展轨道之后,相信校园借贷未来的发展前景还是值得期待的。

广东省信用协会副会长、新联在线联合创始人、中国区域总经理许世明认为,主流大学生群体均处于依赖家长资助的求学期,在经济上无任何 基础,且不具备适度消费和过度消费界限的划分能力,借贷时无权衡借贷的必要性及自身的到期本息偿付能力;而该类开展大学生消费借贷的平台,通过技巧及隐闭的方式高息放贷给他们,等同于残害他们及其家人,不合适甚至不合法的放贷及催收方式,足以毁了他们的学业延续乃至信用纪录。大学生对自己信用建设的重视程度及若信用破产对自己带来的不利影响也缺乏足够的认知。因此,校园贷的严格限制开展,可挽救了未来的一代人,大快人心,也得人心。

支招律师专家教你如何避开“陷阱”

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苏晓谈到,公民个人的隐私是受法律保护的。在办理借贷手续时,要求借款人提供其裸身拿身份证拍照的情况,是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违法行为。针对此类要求,借款人应当严词拒绝提供,要有保护自身隐私的意识。如果任何单位或个人利用网络故意泄露此类照片的,被害人可以提起民事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可以报警处理。

对于很多平台欺骗学生缴纳“保证金”,事后却故意称延迟不退还的问题,苏晓谈到,借款人需要在借款时了解清楚保证金退还的条件,当平台退还保证金的条件满足时,即可要求平台退还,如果平台不退还保证金,则借款人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广州与深圳已经出台相关通知,学生在遇到线下销售和校园代理行为的,可以向当地互联网金融协会进行举报,也可以通过学校进行举报。由于当下确实存在具体监管机构不够明确的情况。但是,通常线上分期购物平台基本会受到几个部门的监管,分别是工商管理部门、银保监会、金融办等。出现监管空白,并非就是无法维权。消费者的权益受害的,既可以通过消委会需求帮助,也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金融监管部门进行举报投诉,还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同时,苏晓谈到,由于目前网络借贷行业的整体发展和管理还不够成熟,很容易出现一些诸如欺诈、违约、侵犯个人隐私等纠纷,甚至还可能出现非法集资、非法吸引公众存款的情况,因此,相关职能部门很有必要加强对网络借贷行业的管理。

学生涉世未深,容易陷入不良“校园贷”的陷阱。苏晓建议,学生应该树立文明、理性、科学的消费观,加强金融、网络安全知识,如确有借贷需要,应通过银行等正规信贷体系进行借贷。如果确实需要使用网络借贷平台,建议通过大型、正规,有备案登记和业务经营许可的平台办理业务,还要加个人隐私的保护意识。

罗浩杰也建议,学生作为消费者,在借贷的时候必须要考虑清楚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借款金额是承受范围再实行贷款。其次是贷款也有很多正规渠道,比如一些购物网站的白条,在某些期限内是不用利息的,这样良性的贷款也更适合学生。罗浩杰还强调,借钱是必须要刚性兑付的,如果因创业贷款也要考虑创业是否力所能及,要跟家长多作沟通,毕竟大学生创业失败率还是很高的,但是钱也是必须还的。

结语 大学生对个人自身的消费能力和还款能力应当有所预估,对偿还贷款也应及时做好准备,校园贷乱象造成的伤害希望能引以为戒,别再重蹈前人覆辙。

来源:大粤网 财商读本http://gd.qq.com/original/fqreader/fq20160909.html

上一条:潘寿璋校友奖教奖学基金颁奖仪式顺利举行


下一条:学院在2015广东省青少年学生禁毒征文活动中获奖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