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德学教育 > 院系风采 > 正文

【会计学院】“万卷万里”读书系列活动(第一期)| 走近作家李燕子

发布日期:【2021-12-12】

为了深入践行“五进”之“进图书馆”,12月8日晚,“万卷万里”读书系列活动(第一期)——“走近作家李燕子”在图书馆113主题阅读空间举办。出席活动的嘉宾有:副校长易露霞教授、董事办陆志丹主任、会计学院院长任道纹教授、会计学院程燕教授、校友办何国林主任、会计学院高玉莲副院长以及学校部分老师和同学。活动特邀做客嘉宾——来自英雄城市丹东的作家李燕子老师,特邀主持人图书馆馆长回雁雁教授。

活动回顾

万卷万里第一期

朗诵

鸭绿江畔的呼唤

会计学院文艺团三名学生深情朗诵《鸭绿江畔的呼唤》,拉开了活动序幕。

作家李燕子老师对当年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场景回顾,把观众思绪带到那战火纷飞的鸭绿江边,气壮山河、荡气回肠的岁月。李老师讲述了鸭绿江断桥的历史、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全国唯一)和烈士陵园、中国第一位特等功臣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率领三排打退美军八次进攻,打到最后只剩下他一人时,英雄杨根思毅然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听到这里,观众们眼前不由的浮现出电影《英雄儿女》主人公战斗英雄王成对着敌人发出的悲壮呐喊“为了胜利 向我开炮”,惊天地泣鬼神。

毛岸英壮烈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为了纪念毛岸英,当地政府在毛岸英当年跨过鸭绿江的宽甸河口断桥遗迹旁修建毛岸英小学。

回馆长向观众展示了一张自己父亲任抗美援朝空军飞行员时珍藏的一张毛主席与毛岸英合影照片,毛主席的一家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毛岸英把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保家卫国的朝鲜战场上。

《寂静的鸭绿江》是一部带有浓烈地域风情的作品,鸭绿江流域作为龙兴之地被清朝封禁了二百年,其原始苍凉吸引着无数置身绝路的人从遥远的天边挑着担子奔命而来,拓荒求生。这里的一切都粗犷到极至成为豪迈,人们在粗犷和豪迈中坚守着古老的图腾萨满。小说以女主人公灵芝与情人九住、失去性能力但睿智的瘫子丈夫赵文举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情婚姻纠葛为主线,再现了鸭绿江流域人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改革时期的离乱动荡生活,写出了东北人民走向新生活的艰难。

“十八年磨一剑”,作家李老师用十八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力作《寂静的鸭绿江》,是继《差等生》、《再婚》之后第四部长篇小说,获得第八届矛盾文学参评作品奖,赢得多家赞誉,“一部北方民族向命运挑战的生存史诗,一部中国版《静静的顿河》,值得2008期待,值得中国文学期待。”——解放军文艺出版社。“这部作品开创了中国战争文学的新局面。其新,就新在作品文学功底深厚扎实;新在不流俗,不哗众取宠追求离奇的坚定;新在关注普通人在战争中的命运;新在作品有一种超越时空的穿透力;新在大气的手笔与史诗性、民族性的巧妙融合……而这一切,都是当代中国文坛所期盼的。”——学者的评语。中国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雷达、李建军,中国文学批评家何西来老先生一致认为这部作品是“中国当代文坛为数不多的力作”。在作者的笔下,那段鸭绿江畔闯关东的后裔们的希冀与梦想、奋斗与不屈的岁月跃然纸上。

《寂静的鸭绿江》的创作源泉,大概是1989年,年轻的李老师当时是丹东日报农村部的一名记者,有一次去宽甸农村采访,工作结束和当地人闲聊,偶然听到了发生在当地土改时期的故事,从此,那些发生在穷乡僻壤的真实故事,让她梦牵魂绕。此后十几年间,她艰难行走在书中描写的那些村路上,她对每一个采访对象的要求都是请人家带她去事件的原发地,她不但要亲耳聆听当年的往事,还要亲眼见到当时的地形地貌。采访的历程是漫长而艰辛的,而写作所经历的心路历程,更是外人所无法体会的,这是一位作家对作品的执著和初心的坚守。

朗诵

《寂静的鸭绿江》

会计学院学生金雪柔朗诵《寂静的鸭绿江》节选

《咆哮的鸭绿江》是一部悲壮的、以义勇军英勇抗战为主线的历史题材作品,讲述了东北沦陷后民众自发抗争的悲壮史实。九一八事变后,东北骁勇蚁民揭竿而起,组成义勇军,锄杆上绑了杀猪刀,以极其原始的方式拼死抵抗。作品于波澜牡阔的抗战画卷中裹挟着无主权时代各色人等的悲剧命运,笔力雄浑,充满阳刚之气。作品中描写的东北乡绅、土匪抗战的部分,是抗战历史题材作品中鲜有的内容。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战争,东北沦陷,鸭绿江畔一个小县城中以白氏家族为首的东北人民纷纷行动起来反抗日寇的掠夺和压迫。白家长子白凤轩领导义勇军,与日本鬼子进行殊死斗争,日本的入侵计划屡次受挫。东北义勇军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战,最后,日军施放毒气弹摧毁了义勇军军营,白凤轩英勇就义。老爷白选三,是民国时代的乡绅,过着有尊严的滋润生活,可是日本人来了,生活被颠覆了,最后,在尊严和抵抗之间、存在与妥协之间历经抉择,最后抱着日军跳崖,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乡村中国人民固有的品质。白家二小姐“银蝴蝶”早年上山为匪,随着战势逼近,也加入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行列,最终因弹尽粮绝,开枪打死了一岁多的孩子后饮弹自尽,白氏家族用鲜血谱出了一曲悲怆的抗战之歌。

为了写这本书,李老师几乎阅读了东北全部县级以上的文史资料,多次实地考察当年义勇军与日军厮杀的战场、义勇军总部遗址、抗联密营遗址……尤其珍贵的是采访到了当时还健在的义勇军战士,包括当年的东北土匪,最终完成了这部30多万字的鸿篇巨著。目前,正在跟影视公司谈改编成电视剧的事宜。

朗诵

《咆哮的鸭绿江》

会计学院学生周雨婷朗诵《咆哮的鸭绿江》节选

此外,李老师所创作的少儿长篇小说《差等生》曾在读书界和教育界引起轰动,于2003年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成11集电视连续剧《我不是差等生》,2005年荣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小说《再婚》于2007年改编成电视连续剧《何处是我家》在中央电视台八套播出。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活动接近尾声,主持人邀请作家李老师饱含深情朗诵《寂静的鸭绿江》节选。

李老师不仅是一位知名作家,也是一位东北史研究专家,今天的活动既是一场读书活动,更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党史学习教育课。当《义勇军进行曲》再次奏响的时候,我们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生活在和平年代,更要牢记那段历史,因为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核和源泉。希望莘莘学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落在思想和行动上,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使命。

作家简介李燕子

作家李燕子,原名李彦君,国家一级作家、主任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辽宁丹东《鸭绿江晚报》编辑、记者,现就职于新葡的京集团8814通识教育学院。著有作品《寂静的鸭绿江》、《咆哮的鸭绿江》、《抗联少年史小鹏》、《差等生》、《再婚》、《小土豆泥系列》等。


上一条:【商学院】记三风内涵 涵养良好作风 ——记新葡的京集团8814商学院三风建设表彰大会


下一条:【商学院】构建卫生安全寝室,传承宿舍文化精神 —记爱国卫生运动宿舍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