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0日,夏暑消解,秋风送爽,新葡的京集团8814迎来了第37个教师节。为庆祝今年教师节的到来,新葡的京集团8814检测站学生处和劳动教育教研室围绕“德学五进”,以“守望初心 最美园丁”为主题组织了师生代表“学工学农”主题实践活动,前往广州(花都)灰塑文化产业研究院和广州花都瀛悦生态园进行参观学习。参加活动的有学生处、劳动教育教研室、辅导员工作室、班主任工作室的师生代表。
走进广州(花都)灰塑文化产业研究院


灰塑是岭南的一种民间工艺,主要广泛应用在传统建筑上,灰塑在公元884年就已经出现了,明清两代是灰塑发展的鼎盛时期。灰塑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灰塑的表现形式多样,人物的精雕细刻,多以民间故事、戏剧人物、花鸟瑞兽为题材。灰塑的原材料主要有石灰、草筋、纸筋、红糖、糯米粉、铜丝和多种矿物质颜料组成。
刚踏进门就能看到多位灰塑艺人在忙碌的情形,她们专心致志地画着手上的灰塑,靠近一看,塑造的正是中国共产党1921—2021年纪念图案。


灰塑工艺制作的劳动工具主要有:灰匙、线匙、毛笔/水粉笔、陶缸、搅拌机、刀/瓦刀、枋条。灰塑的工艺流程为:构图——制造骨架——塑形——上色灰——灰塑着色。跟着讲解员,我们来到了灰塑的展示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精美的作品,这些作品的立体感强,造型层次丰富,整体玲珑通透,层次分明,主题突出,简洁,线条粗劲,色彩以大色块表现为主,强烈清晰,色彩丰富,自然色运用较多,体现浓厚的民间装饰风格。

随后大家针对广州灰塑产业研究院与新葡的京集团8814检测站劳动教育等方面的深度合作进行讨论。劳动教育协会筹备组的师生和非遗传承学社代表纷纷为灰塑艺人的工匠精神发出由衷的赞叹。时临云副教授和徐登科教授表示,作为花都高校应当积极服务当地经济、文化建设,文化瑰宝进校园,劳动精神沁人心。劳动教育教研室刘强老师表示,“劳动教育+非遗传承”既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又能普及传承非遗的中华传统文化,可探索打造“劳育+美育”的亮点。辅导员工作室王伟江老师表示,高校辅导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通过非遗文化传承基地,引领学生领悟传统文化内涵,促使其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辅导员有效开展立德树人的实践工作。
走进广州花都瀛悦生态园
广州花都瀛悦生态园园区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已形成了精品甜瓜、高档蔬菜、优质葡萄、山地图集等特色种养业,其中又以集种植、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田园特色最明显。瀛悦教研基地还有党建主题广场和书画创作交流工作室。


在瀛悦生态园中参观了葡萄种植园区并品尝了新鲜采摘的果子,味香汁浓、果肉软嫩,没有丝毫的涩味,这都是园区便利的水利条件和富含锌、硼、硒等微量元素的土壤这样的环境以及辛勤劳动的结果,大家赞不绝口,师生们更是乐在其中。在参观园区的过程中,园区领导黄崇立总经理和农业专家们为大家展示了劳动的细节、活动的场地、休息的宿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精神,学校将依托以劳动实践为主的校内外教育基地,通过理论教育和劳动实践,在广大学生中弘扬新时代的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时临云教授和徐登科教授认为:学生在校应加强自身专业本领的学习,进社会要多实践、勤思考、乐请教。
校长助理、学生处处长黄鹏表示:聆听了农业专家讲述农产品制作的过程,大家了解到了劳动的不易,感受到了园丁精神。我们教师作为培育学生的园丁,应牢记初心使命,践行“德学五进”,用辛勤汗水和知识智慧为学生们编织梦想的光环。(劳动教育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