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德学教育 > 通知公告 > 正文

如何做好春季流行病的预防

发布日期:【2016-03-15】

春季,各种致病的微生物、细菌、病毒等也随之生长繁殖,从而引发各种流行性疾病,常见的有流感、甲肝、麻疹、风疹、病毒疹、水痘等.因此,在春季来临之季,一定要重视防病保健。

一、常见流行病

1、感冒

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但春天是多发季节。风热感冒的特点为:起病急、恶寒轻、发热重、头痛、咳嗽痰黄、咽喉肿痛、口渴、尿黄、舌尖红等。造成这种病症的原因和春季气候变化无常有很大关系,因早晚温差大,对一些身体瘦弱、上呼吸道抗病能力低、工作繁忙的人来说,更容易着凉,诱发感冒。预防春季感冒首先要在饮食上注意,要清淡、易消化,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食品,少食肉类、鱼、虾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青菜,水果,忌食生、冷;还要加强自身保健,尽量避免到人多、空气混浊的公共场所活动;同时衣服增减要适度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必要时注射流感疫苗。

2、肝炎

春季是肝炎的高发期,特别是甲型肝炎,其发病率约占全年的70%以上。为何春季“甲肝”高发呢?一是人群里隐性甲肝病毒携带者增多,污染饮食、饮水及环境,使健康人感染发病;二是春暖花开,探亲访友者剧增,通过密切接触甲肝患者,饮食感染的可能性增大;三是街头的饮食摊点不注意餐具消毒,造成甲肝病毒传播。因此不在街头乱吃东西,注重个人卫生,是拒“甲肝”于体外的重要措施。在这多种流行性疾病的好发季节里,家里不妨准备好防御病毒的中药饮品,随时饮用,让病毒近身不得。

3、麻疹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初起有发热症状,体温一般持续在39℃以上,伴有咳嗽、流泪、流涕、打喷嚏、眼结膜充血等症状。此期约3至4天,称为麻疹前驱期,这时约90%的患者在口腔内的颊粘膜上会出现细小白斑,即科氏斑。有经验的医生知道,这是麻疹最早出现的最明显特征。一般在发热第4天,患儿开始出疹,出疹的顺序是耳后、发际、颈部、前额,然后迅速地由上而下遍及全身,最后到手掌、脚底。

出疹期体温可达40℃,同时全身症状加重,咳嗽加剧,两眼红肿。皮疹出齐后,体温逐渐恢复,病情好转,如无并发症,体温会在12至24小时内降至正常,皮疹也依出疹顺序而消退,出现麦粒状的脱屑,并留下棕色的沉着,最后完全消失。

麻疹患者如治疗护理不当,容易出现麻疹肺炎、麻疹喉炎、脑炎、中耳炎等并发症。

防治要点

麻疹病毒抵抗力较弱,在阳光照射下,暴露在流动空气中20分钟就会失去致病力。因此,家庭以及集体宿舍、教室等人群密集的地方要经常开窗通风。一旦发现麻疹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与麻疹病人密切接触者,在3天内可作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并密切观察3周,防止麻疹扩散。

4、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水痘病毒引起的,经呼吸道和接触传染的传染病。水痘发病初有轻度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咳嗽和轻度腹泻等症状。在发热的同时或1至2天后,躯干皮肤会出现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成透亮通体的小水疱。疱疹呈椭圆形,大小不一,表浅,好像浮在皮肤表面,因伴有搔痒,会烦躁不安。1至3天后,疱疹中心枯干凹陷、结痂。再过几天痂盖自行脱落,不留疤痕。因皮疹分批出现此起彼落,因此在同一部位可见到斑疹、疱疹和痂盖各个阶段的皮疹,这是水痘的特点。

防治要点

一旦发现,病人就应及时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发病期间,应卧床休息,多饮水,饮食要容易消化。要剪短指甲,以免搔痒时抓伤皮肤留下疤痕。要勤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皮肤继发感染。疱疹破裂后,可涂1%龙胆紫。一旦发现并发症,要及早就医。

二、主要预防方法有:

1、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

3、合理饮食起居,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

4、根据天气的变化加减衣服,注意保暖,不要受凉;

5、多参加户外体育活动,增强体质;

6、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7、口服中药汤剂(如板蓝根)或西药预防;

8、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保持教室和家庭宿舍干净卫生。及时打扫教室和清洁区。减少细菌繁殖源;

9、各班进一步落实检查工作。如遇感冒、头痛、发烧等症状,及时到校医室检查治疗。若确诊患有流行性传染病必须住院治疗、隔离并及时上报,治愈后凭医院出院证明复学上课

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后勤公司医务办公室

2016年3月14日

上一条: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16年广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点的通知


下一条:预防控制“水痘”传播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