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及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人才需求作为对教育的巨大调节杠杆,对高等学校专业结构设置起着重要的作用。做好市场人才需求预测,准确把握社会需求对专业设置的影响,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以满足多元发展的社会需求。为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日语人才培养的模式,根据地区经济的发展来构建人才培养方案。
日资企业的大量进驻广州,带动日语人才需求飙升,使日语人才成为了热门的紧俏人才。广州地区企业与日本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这些企业急需精通日语和技术的人才。近年来许多个体、私营企业也加入对日经济贸易活动中,他们也需要懂日语的科技经贸人员。从事对日经贸活动的外向型中资企业则要求日语专业的毕业生既会汉语普通话、方言、日语、英语、韩国语等多国语言,又要懂得经贸业务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术,还能进行金融、管理、制造、IT等领域的专业操作。
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广州地区许多高等院校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都已扩大了日语招生,还有其他高校将公共日语课转成本科日语,并升格为日语。据调查,各高校的日语专业主要还是以语言文学方向为主。日语专业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学与文化知识,这种教育模式在20世纪极大地满足了内地市场对于日语人才的需要。但是,目前广州市场对单纯的日本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从整体比例来看正逐渐减少,大学日语本科毕业生的培养必须打破以往的模式,以市场的长线需求为导向,以市场竞争为手段,积极主动地为市场经济服务。结合广州地区的区域产业特色,构建日语人才培养模式,这符合市场的实际需求,也与目前的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向相一致。
(一)基地基本情况
广州通鉴教育日语培训(原雅美佳外语日语学校)是目前花都区内唯一一所使用中日籍教师进行教学,并能够提供高品质,个性化的日语培训课程的机构。
通鉴教育日语吸收尖端语言教学的精华,设计了极具特色的语法,应用口语,汽车专业培训课程和全日制日语课程,同时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课程,课外活动和全日语交友社区,让学生在轻松多样的氛围中,全方位学习日语,学好日语。自成立初始,广州通鉴教育日语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以及实际教学效果就得到了国内外诸多日资企业及社会各界权威专家的充分肯定与认可。
该公司成立于2004年3月28日,2005年开始设置日语专业课程,截止2014年8月已向社会输送数万余人才,数以万计的学员凭借优异的成绩踏入日企之路。2009年6月19日,原雅美佳日语学校开业,日语专业的培训进一步扩大,2009年7月7日开设第一个全日制日语班,培训班人数每月已达800人左右,通鉴教育日语的影响力在花都地区得到了飞跃式的提升,受到了广大学员的欢迎和好评。
我系于2020年9月与广州通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共同开发日语商务活动综合实训、日语阅读的课程协议。
(二)专业建设基础
新葡的京集团8814的商务日语专业成立于2004年,2016年升格为本科专业,秉承“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目标,在强化学生日语语言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基本能力的同时,通过校内外实践、实训、顶岗实习等形式,着力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强的日语听、说、读、写、译能力,以及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知识;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熟悉对日商务活动的基本理论和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实务操作程序,从事以日语为主要工作语言的国际商务第一线需要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我专业对于人才培养形成了以下实施方案。
一、知识要求
日语专业学生应掌握日本语言知识、文学知识、日本及相关区域知识,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了解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同时具有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应用知识和文献检索知识。
二、能力要求
(1)日语运用能力:能理解日语口语和书面语传递的信息、观点、情感;能使用日语口语和书面语有效地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情感,再现生活经验,并能注意语言表达的得体性、灵活性和丰富性;能借助语言工具书和相关资源进行笔译工作,并能完成一般的口译任务;能有效使用策略提高交际效果;能运用语言知识和基本方法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和反思。
(2)文学赏析能力:能理解外语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能欣赏作者的创作风格、创作技巧和语言艺术;能对文学作品进行批判性评价。
(3)跨文化交流能力:能通过语言学习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并以积极开放的态度对待多元文化现象;能敏锐觉察并能合理解释和分析文化差异;能灵活运用策略完成跨文化交流任务;能帮助中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
(4)思辨能力:勤学好问,相信理性,尊重事实,谨慎判断,公正评价,敏于探究,持之以恒地追求真理;能对证据、概念、方法、标准、背景等要素进行阐释、分析、评价、推理与解释。
(5)自主学习能力:能对学习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监管、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能组织和配合他人开展学习活动;能及时总结并善于借鉴有效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
(6)实践能力:能拓展所学知识,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完善知识结构;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通过实践活动学会与他人沟通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