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建设 > 教学改革 > 正文

共研凝智慧,齐思焕新篇

​​——马克思主义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召开新学期第三次集体备课会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 发布日期:2022-09-22 】

【本网讯】为了更好地开展新学期的教学工作,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研室建设与课程建设,9月16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研室于三水校区院部楼514召开了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集体备课会,本次会议由教研室主任邓翠芸老师主持,教研室全体老师参与。

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新学期集体备课会

首先,教研室主任邓翠芸老师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下简称“《大心》课”)课程考核方案还有待继续优化。全体教师首先对期中考核方案展开了讨论。为了更好地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在植物栽培过程中感悟生命,探究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教研室老师根据《生命培育报告》模板及学生撰写时出现的问题,提出在培育报告最后的总结感悟部分,指导语可再作修改,可尝试提供写作提纲供学生参考,引导学生类比自己的成长经历进行积极思考。

随后,全体教师对《大心》课课程考核内容和成绩构成展开讨论。本课程的总成绩由平时学习过程各个环节的考核、期中考核与期末考核三个部分组成。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重点、难点,针对考核项目和成绩比例展开了热烈讨论。为全面强化线上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扩展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线上、线下两种教学形式的优势,经讨论,教研室全体教师一致认为期末考核也将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全体教师探讨课程考核方案

最后,邓翠芸老师为新生开学第一讲的前期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作了温馨提示,包括提前确定好上课的时间、地点和班级,提前15分钟到教室候课,上课带齐教材、PPT、教案、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点名册等教学相关资料,注意课堂纪律管理,填写教学日志等工作。

通过此次备课会,教研室全体老师总结经验,在学校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的引领下,以教学改革为重要抓手,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育心”促“育人”的主渠道作用,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讯员:杨敏梨,谭丽婷 摄影:白璐)

上一条:优化内容提质量 深化部署开新篇

下一条:凝心聚力开新局 细针密缕启新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