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于2024年3月22日在图书馆4楼张辉名师工作室开展了本学期第三次集体备课会,本次备课会由教研室主任江振刚老师主持,本学期担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全体教师参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集体备课会
会议伊始,江振刚主任针对此前老师们对于课程建设、考核方式等建议进行了总结。课程改革的目标需要结合教学实际、学生情况等方面进行统筹,逐步改进,希望大家能够集思广益,共同探讨,不断优化和完善符合学生实际的课程考核方式。

江振刚主任主持集体备课会
随后,根据“纲要”课程集体备课进度安排,杨宇静老师、于晶晶老师和赵阳老师就如何开展第五、第六和第七专题的教学与各位参会教师进行了分享。杨宇静老师对第五专题《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进行了分享,从问题着手,以“青春”贯穿本专题,开篇设置提问引导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及过程,回答了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而于晶晶老师从教材分析、学习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对第六专题《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进行了分享,以问题导入,回答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赵阳老师则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继续革命、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探索三个问题着手讲解了第七专题《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强调“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战术,运用哲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大历史观”“联系观”“整体的思维”“实践决定认识”“历史的时空性”等哲学基础,去学习近现代史。

杨宇静、于晶晶、赵阳老师分别进行了示范说课
最后,江振刚主任就目前老师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了说明,青年教师应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学习,尽快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充分发挥自己的研究专长,丰富教学内容。
通过本次集体备课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师对本次课程的备课内容有了更精准的把握,成员间的交流和分享,不仅帮助青年教师梳理了教学中存在的“疑难杂症”,而且促使各位教师拓宽教学视野,使其能够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今后,将定期举办纲要课程集体备课会,不断提升教学能力,通过凝聚教师合力,打造高效课堂,上好每一节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的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讯员:陈梦杰、马小淑、江振刚、张晓,摄影:马小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