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官网 院长信箱
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动态 > 部门动态 > 正文

筑牢课堂主阵地 示范教学共成长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观摩活动

【来源: | 发布日期:2024-03-22 】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建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根据学校教发中心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观摩中心观摩课活动方案的具体安排,马克思主义学院于3月20日上午在花都校区外院101教室开展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现场教学观摩活动。观摩课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汪凡家博士主讲,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教师参加。

汪凡家博士讲授观摩课

汪凡家博士以“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为主题,深入剖析了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给师生们带来了一堂内容生动、思想深刻的思政课。课程分为课前演讲、总体概述、重难点剖析、总结升华四个主要环节。

首先,由学生作“孙中山与辛亥革命”课前分享,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简要介绍了孙中山的生平和革命事迹,为学生专题学习“辛亥革命的成与败”打下良好基础。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学生课前展示

接着,教师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并切入本课主题,指出辛亥革命的发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中国人民顽强斗争的必然结果。汪博士引用丰富的史料,详实的论证,介绍了本课的总体概况,通过晚清帝国暮年的风云变幻,剖析了天朝如何崩溃的历史悲剧。深入浅出的语言,逻辑清晰的讲解,让师生们仿佛置身历史现场,聆听了清末“新政”破产的教训,了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和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有了全面的了解。

在难点讲解上,教师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思考了为什么晚清新政是“种瓜得豆”,经济形势变好、改革力度变大的情况下却加速了帝国覆灭。这不禁让人想起《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所描述的法国大革命中面临的“托克维尔悖论”,引发师生深思。宽阔的国际视野和纵深的历史比较让课堂呈现较为厚重的学理色彩,增强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观摩活动合影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升华,正如列宁指出“只有下层不愿照旧生活,上层也不能照旧维持下去的时候,革命才能获得胜利。”在此背景下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举起了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舍身忘死共赴国难。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过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程,正昂首阔步走在民族复兴、强国建设的康庄大路上,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历史的经验、胜利的果实。

汪博士的课堂内容丰富、论述精到,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内容为王的教学理念,展示了丰富的学识素养和深厚的教育教学功底。在场教师纷纷表示通过观摩课可借鉴好的教学方法,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今后将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助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讯员:汪凡家、江振刚、张晓  摄影:汪凡家)

上一条:学思悟行 提质增效

下一条:教学观摩启新思,共促成长展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