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动态 > 部门动态 > 正文

探赜索隐经典文本 沦肌浃髓要义内涵

——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读书会(第二期):《资本论》第一卷

【来源: | 发布日期:2023-04-25 】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加强青年大学生思想文化建设,提高综合素质,4月23日晚,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读书会在院部楼424会议室举行。本期读书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李功清老师领读并主讲,马丽洁老师、叶桐润老师与张松峰老师作为嘉宾参与交流分享。本期读书的主要内容为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商品和货币”。

读书会活动现场

读书会伊始,李功清老师首先介绍了马克思《资本论》三卷的基本情况——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剩余价值为核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第一卷主要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是整个《资本论》的基础部分。第二卷在资本生产过程的基础上研究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是对《资本论》第一卷的补充和展开。第三卷讲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分别研究了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这一卷讲述的内容达到了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的高度统一,是对资本运动总过程的具体分析和充分论证。

接着,李功清老师以领读的方式同在场师生学习交流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商品和货币”内容。“商品”阶段,马克思指出:“商品形式的奥秘不过在于: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马克思将商品看作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他正是从解剖这个细胞开始,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通过揭示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为揭开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奠定了科学基础。“货币”阶段,马克思指出:“作为价值尺度并因而以自身或通过代表作为流通手段来执行职能的商品,是货币。因此,金(或银)是货币。金作为货币执行职能,一方面是在这样的场合:它必须以其金体(或银体)出现,因而作为货币商品出现,就是说,它不像在充当价值尺度时那样纯粹是观念的,也不像在充当流通手段时那样可以用别的东西来代表;另一方面是在这样的场合:它的职能—— 不论由它亲自执行,还是由它的代表执行—— 使它固定成为唯一的价值形态,成为交换价值的唯一适当的存在,而与其他一切仅仅作为使用价值的商品相对立。”在马克思看来,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但是资本首先表现为一定量的货币。货币的出现有利于解决商品交换的困难,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商品经济的矛盾。

师生讨论现场

最后,师生就本期读书内容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交流。此环节中,张松峰老师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有关商品经济的矛盾问题,她指出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矛盾的根源。马丽洁老师就交换价值的量与质问题与大家分享了商品二因素的对立统一关系。叶桐润老师结合同学们读书与学习,指出要时刻具备“问题意识”,多动脑、勤思考,有效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本期读书会以领读的方式学习交流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的内容,读原文,悟原理,通过逐字逐句解读经典文本,结合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把握商品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师生在学习与交流中博闻强识、获益匪浅。(通讯员:李功清,谭丽婷 摄影:杨丹)

上一条:马院教师在佛山市第三届精品“大思政课”(慕课)大赛中取得新突破

下一条:校企交流促发展,携手共创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