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3月4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在张辉名师工作室召开新学期集体备课会。会议由教研室主任杨朝晖主持,课程负责人王晓平教授及本学期担任“原理课”的全体老师参会,共同探讨如何更好的进行“原理课”教学教研活动。

首先,杨朝晖主任为大家介绍了本学期新加入马克思主义学院“原理课”队伍的范金良教授、张松峰老师和杨雪菲老师,并表示新教师的加入壮大了师资队伍,提升了师资力量,希望大家能互帮互助、共同努力上好本学期的“原理课”。
接下来,杨朝晖主任围绕新时代对思政课的新要求、课堂如何讲授、实践作业如何开展三个方面对“原理课”进行了全面深刻的课程介绍与分享,并强调新时代建党100周年之际“原理课”的作用尤为重要。同时也指出当前“原理课”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教材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理论内容多与生动案例少的矛盾,勉励教师要主动克服困难,抓好教学重难点,将深奥理论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切实提升教师教学质量。

课程负责人王晓平教授针对在新时代如何上好“原理课”这一问题进行了分享。对于内容丰富与课时较少的矛盾,她认为我们要确保体系结构完整、遵循教学大纲、钻研教材分清主次;对于课程抽象理论性强与如何讲好的问题,则要多结合实际使概念生活化、浅显化。同时充分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时刻谨记内容是本、方法是辅。

范金良教授、左晓民教授、穆建叶教授和青年教师也依次分享了自己对如何上好“原理课”的想法。他们纷纷指出思政课起着思想引领作用,要结合党的方针政策提升学生的思想理念;结合民办高校学生特点,课前指定阅读原著,课堂多强调基本概念,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吃透教材,通俗讲解,融入课堂,分析学生学情找到学习的原动力,结合学生实际举例讲解理论,更好的开展教学。
通过本次集体备课会,参会教师明确了新时代赋予思政课的新使命,探讨了“原理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凝聚了“原理课”教师的团队力量,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为本学期的“原理课”教学工作打开了一个良好开局。(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