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官网 院长信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科研动态 > 正文

领略教学名师风采 提升思政教育质量

——张辉名师工作室系列培训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大讲堂第二讲成功举办

【来源:张辉名师工作室/学生处/马克思主义学院 | 发布日期:2021-04-19 】

为进一步提升新葡的京集团8814检测站思政教育质量,4月16日下午,由张辉名师工作室、学生处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的张辉名师工作室系列培训暨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论坛第二讲在新葡的京集团8814三水校区办公楼322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培训邀请了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永刚教授为新葡的京集团8814检测站思政课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阵线的全体人员做主题为“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三个基本问题”的讲座。新葡的京集团8814副校长兼马克思主义院长张辉教授出席并发表了总结讲话。讲座由校长助理、学生处长黄鹏副研究员主持。本次培训采取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共有两百余名思政教育工作者参会。

张永刚教授是广东省青年讲师团成员、广东省“灯塔工程”青年导师,在思政课教学方面和学术研究方面成就斐然,硕果累累,先后荣获第八届华南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2016)、第四届广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2018)、广东省“我最喜爱的思政课老师”(2019)、首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展示比赛一等奖(2019)、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2020);主持课题7项,发表学术论文30篇。在本次讲座中,张永刚教授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结合自己多年来参加省级、国家级思政课教学比赛的实战经验和平时的教学实践经验,围绕理念、内容和方法三个基本问题讲解如何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问题。

第一,基于“痛点”的问题导向的教学理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张永刚教授指出思政课教学首先要直面教学中的“痛点”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立足于敢于挑战理论的重点和难点,结合现实热点,直面学生的疑惑和兴趣点,做到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把教学中的“痛点”问题转化为学生的疑点,注意把握好“前5分钟”的黄金时间,懂得撰写逐字稿,形成真正整体性的“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

第二,对标“金课”的理论深度的教学内容。“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思政课是讲理论的,张永刚教授指出,听者的获得感来自理论的深度。讲好思政课,既要做到“史论著”结合,也要融入学术前沿。

第三,采用“可视化”形式元素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要为理念和内容服务的。张永刚教授指出,教学的理念再好,理论再有内涵、有深度,如果没有“可视化”形式元素教学方法作为支撑展示,就不能实现预期的最佳教学效果。因此,思政课教师要懂得课件制作要简约清晰,要善于运用多种媒体元素和科学教学方法。他还强调指出,讲好思政课,还须懂得教学反思,用科研反哺教学,善于利用信息手段辅助教学,要学会运用各种信息平台寻找教学资源,积累教学元素,尔后要行动起来,记录所学所思所想。

张辉副校长在总结时对张永刚教授的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与衷心感谢,认为其思路清晰、干货满满,重点突出,让聆听者受益匪浅,并表示理念、内容和方法这三个基本问题是我们讲好思政课、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重要的三个环节,理念是先导,内容为王,方法是增强思政课吸引力,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点。这既是讲座,更是给我们展示了一堂思政课课堂教学的示范课。最后,张辉副校长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与参会者进行分享,正确处理术、学、道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讲好思政课,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石,以此来勉励和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要不断学习,与历史对话,与实践对话,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工作方法,与时俱进,不断提升综合素养和工作业务能力。

本次培训讲座,既让参会者领略到教学名师的风采,有助于提升自身的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也有助于推动新葡的京集团8814检测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练兵,不断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质量。(张辉名师工作室 学生处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一条:学好党史强信念 磨砺青春勇担当

下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举办思政大讲堂第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