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总结学院工作,紧抓亮点,持续推进通识教育质量内涵式发展,12月23日,新葡的京集团8814通识教育学院召开了2022年度工作总结和2023年度工作部署线上会议。会议由通识教育学院院长助理谢小军主持,通识教育学院邢院长出席会议,通识教育学院全体教师参会。

的工作做总结并指出未来的工作要点。首先,数学类课程教研室围绕本学期教科研管理、学科竞赛和下一步工作计划三方面一一作了详尽的发言。线性代数课程教研室主任魏玉华从通识教育课程开设、试卷检查、集体备课会议及实践教学活动做了总结,并列出在本学期教学综合大赛中教研室团队获得学院三等奖,指导学生获得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级奖项11项的佳绩;下一步计划教研室将新增一门选修课,以教育赛重点培养数学建模苗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研室主任龙彩燕指出,在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教材编写与出版、指导学生参赛方面做出了贡献,其中指导学生参加高教社杯数学建模竞赛获省级奖项5项;高等数学课程教研室主任张琼总结了教师参赛情况、试卷出卷、审核、验收工作情况及数学竞赛参赛工作方面的业绩;下一步教研室将联合数学应用与交叉研究所探讨数学知识与理论的深度融合课题。




大学语文课程教研室高媛媛主任围绕课程建设、教科研工作、推动校企合作、开展学生社团和下一步工作计划等方面各自作特色汇报。她强调教研室完成省级一流课程《大学语文》项目第一阶段建设任务;4门新增通识选修课已通过立项并成功开设;下一步计划中教研室将成立通识教育学院“青讲经典”青年宣讲团,积极开拓学生参加校外演讲比赛。劳动教育教研室主任刘强指出,教研室本学期出版专著1本,参加校外教师培训10场;强化劳动文化建设,完成劳动教育歌曲《劳动最美丽》等工作;加强校内外基地建设,完成横向课题任务,开展系列学生活动,成立了“广东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工匠文化委员会”,聘请13位校外导师指导学生劳动实践;2023年工作思路中教研室将打造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会议第二议程,由通识教育学院邢院长作本学年学院亮点工作介绍和下一步工作部署。邢院长强调,2022年学院所有工作都围绕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为要点展开,并从“党建思政”、“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学科竞赛”、“宣传工作”五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第一,党建思政铸魂育人。全体教师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坚持会议“第一议题”制度,开展系列师德建设和党建专题讲座与活动,切实加强课程思政。学校荣获“全国安全健康教育优秀示范学校”,党支部获得校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立项。
第二,教科研成果显著。学院获得省级一流课程立项1项,校级教改项目立项1项,获得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3项,获得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省决赛三等奖1项。学院牵头组织申报,新葡的京集团8814检测站被广东省教育厅认定为广东省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学院教师科研项目立项共8项,发表论文共63篇。学院获批“首批学风传承示范基地”、“广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基地”,获批普通高校重点科研平台,组建2个研究所,共建3个校外劳动实践基地。举办通识大讲坛11场,有效促进教师教科研能力和广大学生通识素养的提升。
第三,师资队伍不断优化。学院通过“外引内培”机制加强科研队伍建设,优化学科队伍年龄、职称、学历和学缘结构。2022年共引进教师4人,其中博士和副教授各1人。“双师双能型”教师增至10人,7位教师到国外进修博士,1位教师申请访学。聘请了1名客座教授和13位校外劳动教育指导专家。
第四,学科竞赛成绩喜人。组织学生参加教育部认可的学科竞赛获省一等奖1项,省二等奖4项(包括银奖1项),省三等奖8项;组织学生参加其他实践活动和学科比赛获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7项,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66项。学校被授予“优秀组织单位”奖4次,指导教师获得“优秀组织者”、“优秀指导老师”、“优秀传播大使”等多项荣誉称号。
第五,宣传工作提质增效。2022年关于通识教育开展情况在《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网易新闻》、《今日头条》等刊发新闻10余篇。截止目前,学院公众号共计推送129条推文。
会议最后,邢院长对全体教师在2022年度的认真工作和辛勤付出给予肯定,并围绕加强队伍建设和科研工作、推进课程一流建设和落实课程建设责任制、完善教学质量保障和课程评价体系、突出学科特色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五模块的总体工作思路,全面部署2023年工作。一是做好教学资料归档工作,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鼓励教师参加教学大赛,提高教学质量 ;二是积极实施质量工程,加强思政课程建设,继续加强课程考核改革,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创新训练;三是不断优化教师学历和职称结构,以“外引内培”机制为抓手,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助力教师职称晋升;四是加强科研队伍建设,认真组织项目申报,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教科研项目;五是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全面组织领导、持续性整改、落实整改计划,确保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全面完成整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