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11月20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2020年度广东省高校“基础课”“纲要课”骨干教师培训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精神研讨会在广州市三寓宾馆会议中心召开。新葡的京集团8814检测站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青年教师江振刚、郝新媛、李叶子、闫安、张亚楠参加了本次培训。

本次培训首先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辉教授开场发言,随后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跃教授和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谭毅副教授作了精彩的报告。王跃教授的报告主题是《 如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中落实八个相统一》,报告从理顺“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标准的逻辑关系出发,明确将政治认同作为思政课核心素养的首要要素,在教学中要坚持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做到“八个相统一”,从而提升自身教学水平。谭毅副教授的报告主题是《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几点体会》,报告主要讲解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四个特点及其基本结构,分析了中国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机遇与挑战,并强调作为思政课教师一定要坚定政治信仰,坚持政治自觉,强化政治教学,上好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下午,培训会分为“基础课”与“纲要课”两个分会场。在“基础课”分会场,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晓媛副教授和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童建军副教授作了专题报告。孙晓媛副教授的报告主题是《新时代的民法典与我们的生活》,分析了民法典的诞生对于中国法典的影响、民法典的时代意义、民法典的体系与创新,为参会教师搭建了道德与法律的桥梁。童建军副教授的报告主题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若干问题》,深层次剖析了道德作为知识所具备的学习功能和教育功能,提出教师要充分发挥道德模范作用和引领作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最后,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辉教授进行总结。他指出,我们要正视当前思政课的教学压力并迎难而上,将其转化为动力,教师要做到讲课主线清晰、问题意识鲜明,增强讲课的亲和力,同时选好教学案例、讲好政治故事,做一名更好的思政课教师。
“纲要课”培训会以中大朱贞老师的报告《“纲要课”教学的视野、情怀与思维》开始,在一个半小时的报告中,朱贞老师从“纲要课”教学的宽广的视野、家国天下情怀、新思维三个方面介绍了纲要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采用章节教学案例的方式将方法通俗易懂展示出来,让人对“纲要课”教学有了进一步认识。华南师范大学胡国胜教授作了题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担当》的报告。他对于中国当代面临的形势进行全面分析,讲述当代中国的担当角色。中大副院长沈成飞教授对下午的“纲要课”培训内容进行总结发言,强调纲要课程教学要有宽广的历史视野,将最新的学术成果运用于教学展示与以往不同的一面,落脚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展示当代中国的责任与担当。
通过本次骨干教师培训,马院参会教师一致认为本次培训学习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学理性强,强化了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的使命与责任,进一步提升对“基础课”、“纲要课”课程的认识,拓展了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理解,有助于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