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要求,切实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拓宽思政课教师视野,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思政课教师于近日赴韶关开展了以“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教师深入了解国情与国史、观察社会的重要载体,对于提升新葡的京集团8814检测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粤北韶关山水风光秀丽,红色历史文化深厚,革命纪念地众多,有着极为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本次马院社会实践团先后重点探访了韶关省委旧址、北伐纪念馆和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等多个红色经典景区。
中共广东省委粤北省委机关五里亭旧址位于韶关市浈江区五里亭良村,五里亭旧址主要为砖木结构组成的两座平房院落。马院教师主要参观其中的历史陈列馆。历史陈列馆包括四个部分:中共广东省委的重建、中共广东省委北迁与粤北省委的建立、杰出的历史功绩、应对粤北事件•迎接抗战胜利。进入场馆之初,历史的画卷就将我们带入了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情境之中,而正是亿万中华儿女奋起英勇抗战的血与火构成了那段峥嵘岁月。中共广东省委与粤北省委,创造性地贯彻党中央的全面抗战路线,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创建敌后人民抗日武装和根据地,开辟了华南敌后抗日战场,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马院教师们按照导览顺序参观学习,都被革命先烈们鲜活真实的革命故事所打动,感慨良多、所获颇深。

北伐战争纪念馆位于广东韶关市区帽峰大桥旁,占地总面积近1.2万平方米,主馆为一栋青砖外墙的二层仿古建筑。馆前的庭院里,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庄严地矗立在蓝天之下。1922年和1924年孙中山先生曾两次亲临韶关督师北伐,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为新民主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馆藏大量孙中山先生及北伐战争时期文物实物以及历史图片,更有雕塑、沙盘、壁画等载体多角度展示北伐战争的历史情况。目前,该馆被授予“广东省国防教育基地”。活动中,教师们走进展馆,瞻仰了孙中山先生的铜像,仔细观看了珍贵的图片、文物等史料,加深了对北伐战争风雨历程与孙中山生平事迹的了解,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的坚定决心与不畏牺牲的勇气,更为先烈们的英雄壮举而震撼。

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通过运用新科技及油画、雕塑等艺术表现形式来展现红军长征经过粤北的历史事件和粤北红色文化历史,是广东省境内目前唯一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室内布展主要内容为中央红军于1934年10月25日至11月14日长征过境粤北的历史和红军文物。主题陈列《长征•粤北突围》全方位地展现了中央红军长征粤北突围、留守红军和游击队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光辉历史,展示了粤北人民积极支援红军的军民鱼水情谊。室外部分涵盖中央红军过境南雄、仁化、乐昌3个县(市)的遗址遗迹131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37个、不可移动文物94处。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们认真观看了馆内所藏的文物、图片和影像等资料,仔细聆听了讲解员对于红军长征过境粤北历史的详细讲解,彼此之间还进行了现场交流。

通过“追寻红色足迹”的参观活动,思政课教师们深刻感悟到了革命先烈们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也打开了新视野,极大地丰富了思政课的内容与素材,同时进一步增强了思政课教师自身的历史使命感与担当意识,他们纷纷表示,将在思政课的教学中进一步传承革命精神,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为推动新葡的京集团8814思政课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升做出自己的贡献。(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