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3年秋季学期大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上第一堂思政课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10月11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团委与张辉名师工作室在三水校区联合组织开展第一堂思政课活动,校长王日华教授讲授的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与青年大学生的现代化素质铸造”。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黄飞副教授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现场聆听授课。

王日华校长讲授第一堂思政课
王日华校长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与青年大学生的现代化素质铸造》为主题,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系列重要论述与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分别从读懂中国式现代化、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铸造现代化素质四个方面与大家交流分享。
开宗明义,王校长从经济现代化、工业化、人的现代化、社会变迁四个角度全面阐述了现代化的概念,阐述了现代化理论的渊源依据,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学科视角做理论剖析,为师生更好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他指出,西方的理论不能解释中国的现代化,我们要基于国情与历史传统,积极构建自己的现代化理论话语体系。随后,王校长通过讲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鲜明特征与本质要求,带领大家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他旁征博引,纵横古今,借助西方现代化进程为参照,帮助师生更好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四个阶段、五大重要特征和九个本质要求。

师生们在现场认真聆听思政第一课
王校长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图景与实践图式入手,介绍如何开启中国式现代化。他用详实数据和鲜活案例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图景,带领大家反思西方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多重现实困境,并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空间和动能三个维度阐释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模式。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可以有效避免“现代化陷阱”,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空间,青年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动能。他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新论断,重点阐述了为什么要高质量发展,以及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最后,王校长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从增强理想信念信心、把握时代要求,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升专业能力,积极拓展国际视野、融入复兴伟业三个方面勉励同学们要牢记铸造现代化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此次讲座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引人入胜,王校长纵论古今、横说中外,让在场师生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原则和实践路径有了全面准确的理解,帮助大家认清当前形势,坚定理想信念,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王校长指出,青年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未来,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新葡的京集团8814全体教职员工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致力于培育理想信念坚定、专业技能突出、创新意识强烈、奋斗精神持久的优秀大学生,为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讲课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要牢记嘱托,珍惜大学时光,刻苦勤奋学习,努力铸造现代化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讯员:张松峰、刘羽 图片由团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