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代码:13714 招生咨询热线:020-86929603 86914402

学校新闻

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院长邝邦洪在2015年秋季全校教职工大会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15-09-11 浏览量: 字号:[ ]

齐心协力 开拓进取

为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邝邦洪

一、2014-2015学年工作总结

2014-2015学年度,是学院升本开局之年。在这一年里,学院在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广大教职员工以建设高水平的应用型大学为目标,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和谐办学,科学发展”的办学方针,坚持“以质立校,以生为本,突出特色,崇尚创新”的办学理念,认真贯彻省教育厅的工作部署,齐心协力,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完成了2014—2015学年度的主要工作任务,并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在,我将这一学年度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向大家汇报。

(一)以质立校,教育教学管理不断加强

一是学院开展了“创新强校工程”考核工作,促进“创新强校工程”建设。在2014年考核中,我院在新办院校中得分排名第一;在2015年考核中,获得71.22万元的经费支持。二是开展了首轮本科专业增设申报工作,获批增设4个本科专业,至2015年9月,我院本科专业已达7个,专科专业调整为28个。另外,有6个专业申请新办专业检查,顺利通过省厅检查,获得继续招生资格。三是财金信息管理系会计专业获批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物流系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获得省级民办教育专项经费80万元支持;“物流管理专业综合改革”项目获得2015年省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主项。四是我院有7个项目获批为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培育项目。

(二)内强素质,师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

一是提高教职工工资福利水平。2014年9月,按学院董事会部署,统一提高了全体教职工的校龄津贴标准,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进一步改善。二是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有新突破。经济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音乐学、艺术设计学、外国语言文学等五个学科获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权,至此,我院所有学科均具有了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权。三是本学年,有2人获得副高职称,39人获得中级职称,其中12人获得讲师职称,26人获得助理研究员、馆员职称,1人获得实验师职称,教师队伍职称结构不断优化。四是投入专项经费,建立青年教师申报职称激励机制。自2014年起,学院对评上副高以上职称且愿意为学院长期服务的青年教师给予2万元奖励,指导教师给予5千元奖励。五是抓好“强师工程”。在“强师工程”项目评比中,我院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居于前列,获得省级经费奖励98万元。

(三)加大投入,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一是学院加快教工宿舍及学生宿舍的建造步伐,努力为师生员工创造良好的住宿环境。花都校区新建教师公寓48套,已交付使用;三水校区新建教师公寓5栋,有460多套房9月份正式交付使用;三水校区完成9栋学生公寓的基础建设,可容纳学生4000多人。二是完善教育教学设施,加强实验实训和多媒体的建设。投入462万元,新建、更新14间计算机专业实验室、26间多媒体课室及三水校区48间实验实训室和多媒体课室。

(四)规范管理,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是召开了2014年全院科研工作会议,会议主题为“凝练共识,抢抓机遇,开创科研工作新局面”,会议上表彰了经贸系等五个科研先进集体、马超平等11位科研先进个人。二是积极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本学年共推荐申报省、部、市、厅、区级各类项目30多项,获得省级、厅级科研项目15项,另外有院级科研项目19项。三是教职工公开发表论文147篇,公开出版教材(含参编)20本、作品著作权登记2项,签订技术联合开发合同1份。四是组织出版《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探索与实践》论文集,收集论文115篇。

(五)以生为本,学生德学修养不断提升

一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根据“三三五一”计划和精细化管理要求,制定了“德学”教育、“三风”建设、“五进”活动方案。多次举办阶段工作会、经验交流会和“五进”座谈会。在第三届全国民办高校学生工作创新研讨会上,我院提交的《“五进”铸育人平台》获得全国民办高校学生工作创新研讨会优秀成果奖。二是物流公共事务管理系学工团队被评为广东省高校学生工作优秀团队,孙洪波同志获评“2013年广东省高校学生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林春梅老师被评为广东省高校资助工作先进个人,美术设计系作品《“乌暗熊”之杯包袋设计大赛》、团委《“进社会•助人•筑梦”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分别获得2014年广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三是本学年学生在全国性、省市级各项比赛中获奖147项,其中《五进之歌》、“广尚花”品牌《自由骑士》分别获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术技能创新成果交流赛优秀项目一等奖和三等奖。

(六)周密部署,招生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本学年录取本、专科学生总数8509人,最终报到总人数5906人。二是2014-2015学年度,学院为社会培养了2945位专科毕业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了人才。三是2014届毕业生3570人,初次就业率为92.13%,总体就业率为97.33%。

(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效明显

一是组织各系部积极拓展合作单位,与180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校企合作的专业基本涵盖了学院的全部专业,合作内容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及创新创业等。二是设立“定向班”,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本学年,电子系增加了5个“定向班”;计算机系与广州漫游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怡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办了“动漫游戏”、“怡创科技”两个定向班;物流系与深圳递四方速递有限公司合办了“递四方”定向班。

(八)整合资源,继续教育工作成果丰硕

一是本学年成人高考报名3904人,招生3600人,有大中专在校生一万多人。二是本学年完成考证培训鉴定项目65个,受理各类报名12024人次(含合作项目)。

(九)凝心聚力,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学院党委在“学习党的党史 践行群众路线”竞赛活动中获得“优秀组织奖”。二是2014年度“书记项目”《贯彻“立德树人”强化德育教育 倡“德学”促“五进”》获得省委教育工委全省通报表扬。三是本学年共组织了三期党校积极分子培训班,有900多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培训并获得党校结业证书,发展了139名新党员。四是把握舆论导向,倡导“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的教育思想。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扣我院“德学”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通过校园网、校报、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加强舆论宣传;以《践行“以德为行,以学为上”,做个“四有”的好老师》为题在辅导员中进行师德教育专题讲座,开辟“师德建设大家谈”等专题栏目,积极报道优秀教师事迹;策划对“五进”实践活动的系列报道,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十)服务为上,财务、后勤、保卫、工会工作取得新成绩

一是召开了学院财务工作会议,实施全面财务管理。二是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建立安全防范装置。全面启动报警、电视监控、出入控制、通讯相结合的综合安全防范体系,提高校园安全系数。三是投入28万余元完善校内交通治理,其中22万多用于花都校区新建第一饭堂前面停车场。四是严抓食品卫生安全,确保食品安全。广州市教育局、花都区疾控中心、狮岭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花都区公安局、经贸局等单位对我院食堂的食用油、食盐等的检查,全部合格通过。五是打造贴心“教工之家”,丰富教工文化生活。一年来开展各类文体项目10余种,教职工广泛参与,不定期为教职工举办各种体育比赛。

(十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师资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学院年青教师多,高学历、高职称的中年教师少,晋升高级职称教师人数少。要进一步加强内培外引的师资建设工作,同时,还需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是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少,国家级项目没突破。高档次的成果,省级奖项少。高水平论文少,SCI等四大检索没突破。要达到人均发表0.5篇的论文还需努力。三是为了适应本科教育的发展,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还需进一步加强建设。四是校企合作数量不少,但深度合作还需进一步加强。五是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多,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2015--2016学年度工作要点

(一)推进“创新强校工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一是以“创新强校工程”为抓手,促进协同育人工作。召开“创新强校工程”阶段性总结会议,做好2016年“创新强校工程”考核准备工作。二是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为重点,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实训教学。三是以学士学位评估工作为契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科学谋划“十三五”期间专业与课程建设工作,筹备召开2016年教学工作会议。四是以优化和落实保障体系为基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五是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落脚点,夯实人才培养基础。六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出发点,加强教学骨干队伍与团队建设。七是推进海外教学合作项目,拓展学生国际交流渠道。

(二)加强师德建设,打造优质教学团队

一是召开人事工作会议。会议重点研究解决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问题、工资结构改革问题、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问题,为学院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二是加强教师师德教育。三是加强教职工的管理与考核工作。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工作。五是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六是开展庆祝建校20周年优秀教职工评选活动。

(三)加强科研工作,提高学术水平

一是加强与各级科研管理部门的沟通,认真组织申报各类纵向课题;二是加强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的沟通,争取更多的横向课题,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三是完成《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探索与实践》论文集的出版工作,制定新葡的京集团8814科研发展“十三五”规划。

(四)做好教辅管理,加快教学资源建设

一是大力提高学院实验实训教学建设水平。重点抓好三水校区云平台的规划与建设,启动校级、省级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的申报及遴选工作。二是全面加速学院信息化进程。落实第一期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稳步推进花都和三水两校区网络互联互通工作。三是理顺各类设施设备管理与维护的权责利。四是严格执行教科研设备采购招投标制度。五是丰富馆藏图书,加大图书采购力度,努力完成生均图书100册的本科高校图书数量指标。

(五)加强德学教育,培育品学兼优人才

一是创建校园文化品牌。深入开展“立德树人”主题教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学习“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积极参与“五进”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二是大力推进“三风”建设,搭建素质提升平台。三是打造“三型”学工团队,努力打造一支“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学工团队,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四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工作。

(六)深化校企合作,共建育人平台

一是积极推广企业助学定向培养模式。二是加强与美东电商产业园的文化合作与交流,实现学院与花都美东电商产业园的全方位合作。三是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

(七)加强党建工作,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一是加强“三严三实”学习活动,促进各项工作开展。二是做好2015“书记项目”《倡“德学”推“五进”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相关工作和总结汇报。完成《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来自新葡的京集团8814“五进”的探索与实践》一书的出版、发行及宣传工作。三是办好校报和校园网。四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会规章制度,利用学院信息化平台,全面提升工会工作水平。

(八)规范办学,提高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的水平

一是围绕稳定规模、保证质量的目标,扎实做好学生事务管理、拓展考证培训、自学考试、社会服务业务等各项工作。二是优化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场地建设及实训设备、仪器、耗材的投入。

(九)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招生与就业工作质量

一是加大招生工作力度。针对招生市场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总结近年来学院招生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制定加强招生工作的具体对策措施。二是开拓就业市场,巩固已有就业基地。继续组织2016年招聘会,发挥校友资源作用,同时组织就业市场的调研,了解企业对于我院相关专业毕业生需求情况,并将相关信息及时向毕业生反馈。

(十)加强财务管理,做好后勤、保卫工作,维护校园稳定

(十一)认真组织策划,全力做好20周年校庆工作

三、对完成2015-2016学年度工作任务的几点要求

刚才我对学院2014-2015学年度的工作作了总结,对学院2015-2016学年度的工作作了部署。为了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学院2015-2016学年度的各项工作任务,我在这里提出三点要求:

(一)明确任务,真抓实干。

《学院2015-2016学年度工作要点》涉及到学院工作的各个方面,任务清晰,目标明确。各单位和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广大教职工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的意识,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制定好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计划,并把任务责任落实到人,真抓实干,要干一件,成一件,确保学院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动科研发展。

我们要以学士学位评估工作,学位点申报及“创新强校工程”为契机,以协同创新为引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动科研工作的发展。

在教学方面,我们要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工作,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强化实践实训教学,重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校企合作,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机制,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水平。按照学院制定的总体规划与进程,努力完成“创新强校工程”项目。

在科研方面,我们要加强科研工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广大教师要积极从事科研工作,尤其是青年教师要注重把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争取更多的省级以上科研项目,要以重大科研为突破口,多出高水平论文和学术成果,为人才培养服务,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三)以生为本,关爱学生,培养学生健康成长。

我们要爱岗敬业,教书育人,要充分利用学校的优质资源,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教育思想和“五进”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形成一种长效机制,形成一种校园文化,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服务,将学生培养成有品德,有知识,有才能,有进取心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同志们,去年,我们成功升格为本科院校,学院的办学层次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今年,我们将迎来学院20周年校庆,我们对新葡的京集团8814的前景充满了信心,希望全体教职工要统一认识,齐心协力,努力完成2015-2016学年度的各项工作,为创建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我院召开新学期第一次教学工作例会

下一篇:学院隆重召开新学年全院教职工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