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张永平院长“增加教师凝聚力,促进我院科研上新台阶”的统一部署,12月5日下午,我院24年食品专业新入职博士专任教师及相关老师齐聚一堂,在第一教学大楼A301开启了本学年度学术季的第三期学术交流专场。汇报由食品质量与安全教研室陶慧敏老师主持,由3位不同研究领域的博士教师各自介绍了自己的主要科研内容。
第一位汇报人是蓝兴梓博士,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专业为机械工程,研究方向为静电纺丝活性食品包装膜的开发。他此次的汇报题目为《基于静电纺丝技术的活性食品包装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在蓝博士的研究中,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明胶纳米纤维膜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而且往纺丝溶液里添加抗菌物质和抗氧化物质,从而赋予了明胶纤维膜良好的生物活性。针对明胶纤维膜易溶于水的不足,蓝博士采用热交联方法增强明胶纤维膜的耐水性,并探究热交联处理后纤维膜的生物活性。

图1蓝兴梓老师学术汇报
第二位汇报老师为郑杰博士。郑老师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专业为化学生物学,研究方向为光促酶的研究。郑博士汇报的题目为《光促酶催化自由基脱羧反应的研究》。郑老师的博士阶段研究内容是对天然的脂肪酸光脱羧酶进行定向进化改造,拓宽了光酶催化的底物应用范围,同时也首次将此酶成功地应用到α-CH3类羧酸的进行手性拆分,最后还将酶的动力学实验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相结合以解释突变体与野生型之间的差异性。

图2郑杰老师学术汇报
第三位汇报人为陶慧敏博士。陶老师于华中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专业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方向主要为肿瘤免疫和肿瘤的联合治疗。陶慧敏老师有十多年的国内外科研工作经历,此次汇报的题目为《简述肿瘤的几种免疫治疗方法》。陶老师今天比较详细和有条理地汇报了其各阶段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其研究内容涉及黑色素瘤、鳞状细胞癌、乳腺癌、肝癌、B淋巴瘤和头颈癌等多种肿瘤,以及其联合治疗和机制的研究。陶老师的研究还涉及到造血干细胞在肿瘤的髓系偏移研究和造血干细胞在妊娠期的红系偏移研究。

图3陶慧敏老师学术汇报
每位博士教师汇报后,参会老师积极加入互动交流,对各位老师的科研成果进行了深度讨论。本次学术活动大大开阔了教师们的科研视野,积极促进了科研团队、特别是交叉团队的建设。今后我们将继续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提升本专业教师、特别是新进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推动我院科研教学水平的持续发展。
图文来源:陶慧敏
审核:杨春敏、欧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