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官网  |  加入收藏

首页

新闻动态


【本网讯】根据张永平院长“增加教师凝聚力,促进我院科研上新台阶”的统一部署,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间的学术交流,助力科研创新,11月14日下午,食品学院2024年度新入职博士专任教师学术汇报专场第二期顺利举行,此次汇报由食品质量与安全教研室杨春敏主任主持,三位不同研究领域的博士分享了各自的汇报内容,工学院副院长欧仕益教授出席了报告会。

学术汇报第一位汇报人是徐海平博士,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研究方向为食品科学、分子生物学,徐博士此次汇报的题目为《不同畜禽品种肉质与风味特征的综合分析及调控机制研究》。徐博士在报告中深入分析了不同鸡种(小白鸡、黄羽肉鸡和白羽肉鸡)的肉质特性包括肌内脂肪含量、剪切力等的显著差异,展示了如何通过运用代谢组学、脂质组学、转录组学等多组学技术,系统研究并识别出与这些差异有关的关键基因和代谢通路,研究中筛选出的显著差异代谢物和基因,深入阐明了肉质嫩度、风味及营养成分差异的分子机制。这一研究不仅揭示了影响肉质和风味特征的调控机制,还为未来提升畜禽肉品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吸引了与会者对如何将这些研究成果实际应用于食品生产的思考与讨论。

图1 徐海平老师学术汇报

紧接着,陈锐博士带来了题为《柠檬烯诱导指状青霉孢子萌发机制研究》的学术汇报。陈博士详细解析了柠檬烯在促进指状青霉孢子萌发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深入探讨了柠檬烯如何通过谷胱甘肽代谢促进指状青霉孢子萌发的机制,并展示了筛选四硼酸钾作为抑制剂,通过抑制指状青霉孢子谷胱甘肽合成抑制指状青霉孢子萌发,进而有效降低柑橘采后绿霉病发病率的创新成果。该研究为柑橘采后病害防治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技术思路,研究成果获得了在场老师们的高度肯定。

图2陈锐老师学术汇报

最后,江政云博士进行了题为《基因修饰间充质干细胞助力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汇报。江博士介绍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原因和潜在的致病基因。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造间充质干细胞,使其活的治疗基因的表达能力,增强此间充质干细胞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潜力,并分享了其在基因修饰技术在细胞治疗中的应用探索,为未来相关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报告激起了与会老师们的兴趣,引发了深入的技术探讨。

图3 江政云老师学术汇报

汇报期间,参会老师认真聆听、积极互动,对各位老师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应用前景进行热烈的讨论。徐海平博士与参会人员就畜禽肉产品的肉质风味评判标准及研究结果后续的功能验证设计展开了深入交流;陈锐博士与参会人员探讨了柠檬烯在其他食品防腐中的潜在应用;江政云博士特别回答了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可能的致病因素等疑问,现场气氛高涨。

图4 食品专业24年新入职博士专任教师第二期学术汇报现场

此次学术汇报还吸引了部分在校学生前来聆听,不仅推动了学术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也进一步凝聚了新教师团队的力量,为未来的学术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院希望通过学术季报告活动持续扩大其影响力,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其中,获取前沿知识、激发科研兴趣,走向科研探索之路,感受学术探索的魅力。

图文来源:黄训文

审核:杨春敏、欧仕益

上一篇:工学院召开2025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论证会

下一篇:工学院 2024 年工科专场招聘会成功举办

关闭

新葡的京集团8814|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