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为了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以教育支撑引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新葡的京集团8814工学院通信工程教研室卓俊铭教师于2024年7月18日—20日,赴西宁参与全国高校电工电子信息基础课程研讨会(第17期)。

图一会议现场合影
本期研讨会将围绕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与处理器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通信原理、信息论与编码、半导体器件基础、集成电路设计和微电子封装技术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邀请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海军工程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和核心课程负责人,进行系统、深入的交流研讨,介绍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经验。旨在为高校教师搭建沟通协作的平台,交流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经验,推广优秀教学成果,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全面提升高校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图二参会代表集体合影
19日上午,会议围绕“教学实践与课堂革命”专题进行展开,会议特邀多位国家级示范中心的负责人及众多高校教授,他们共同分享了在各自领域内的经验与探索。重庆大学曾孝平教授以“新时代工程教育问题与电子信息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介绍了高层次人才培养总体设计体系与其在培养模式上所进行的相关探索实践,向参会教师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东南大学孟桥教授以“做有趣的教学——从“信号与系统”的教学实践说起”为题目,深入分享了自己多年在教学上的心得,他以信号系统江湖论这一题材为话题,在授课的过程中使得信号与系统课程中的相关理论概念与江湖中的各类说法进行一定的等价,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无疑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学生把学习变成一个快乐的旅行!
19日下午,研讨会以“名师教学讲坛”为专题展开,国防科技大学雷菁教授就如何构建电子信息精品教学体系,展开成果与创新举措汇报。通过六个问题特别强调各位教师要注重调查研究,充分了解研究现状。之后全国模范教师,海军工程大学陈少昌教授以“深化内涵发展,构建高效课堂——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革命的实践探索”为题目,提出要回归“知识的原创逻辑”,并重点阐述了电子技术类课程五要素讨论式教学法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轴翻转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很好的启示作用。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陶然教授围绕“信息类课程贯通教学的几点思考”为内容与各位参会教师就信息类课程的具体教授过程展开经验交流分享。
20日上午,会议主要围绕“课程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这几个议题展开。首先,课程教学改革涵盖课程内容的改革、课程结构的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评价体系的改革等,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蒋玉龙教授、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刘延飞教授、电子科技大学罗萍教授分别作大会报告。之后,会议就课程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南京大学周玉刚教授、清华大学电子系李学清副教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李学华教授分别从“微电子封装技术”、“集成电路”和“通信原理”这三个方面的课程内容进行展开,提出了课程建设的几种新模式。
研讨会紧密围绕电工电子信息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展开,介绍了许多关于课程内容的更新、课程结构的调整、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评价体系的改革等方面的最新动态。这些信息对于参会教师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优化课程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接下来的教学教研中,课程组教师将会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让智慧教育助力教学改革,共创未来教育新生态。